征战资本市场受挫 亚洲硅业欲出售控股权?

2023-04-12 10:18:02

白癜风遗传

  IPO终止3个月后,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洲硅业”)出售控股权的消息不胫而走。

  7月31日,有消息称,某光伏硅料(多晶硅)企业控股股东作价110亿元转让其全部股权。对此,业内人士称该公司即为“亚洲硅业”。

  亚洲硅业是一家成立于2006年的光伏多晶硅供应商,控股股东为亚硅BVI,其背后实际控制人正是被称为“光伏教父”的施正荣。2020年11月,亚洲硅业提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然而,历经三轮问询回复后,亚洲硅业在2022年4月底却撤回了上市申请文件。

  如今,碳中和热潮汹涌,光伏多晶硅企业正值“拥硅为王”的黄金发展期,亚洲硅业将要出售控股权?对此,亚洲硅业董事长、总经理王体虎于8月3日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这都是小道消息。”施正荣则未向记者作出回应。

  出售控股权风波

  亚洲硅业是光伏多晶硅行业里的老玩家,诞生于早期施正荣的高光年代。

  招股书显示,2006年4月,曾任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硅材料和器件项目首席科学家的王体虎加入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锡尚德”),担任研发副总经理一职。

  彼时,无锡尚德的控股公司Suntech Power Holdings(以下简称“尚德电力”)刚在纽交所上市5个月。作为实际控制人,施正荣也凭借186亿元的身价成为中国首富。

  从简历来看,王体虎加入无锡尚德仅3个月,紧接着便开始筹建亚洲硅业。2006年12月,亚洲硅业正式成立。

  亚洲硅业IPO第三轮审核问询函回复(以下简称“问询回复”)显示,亚洲硅业成立之初,分别由亚硅BVI和海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持股95%和5%,前者唯一股东为张宇鑫、廖晖各持股50%的公司Eucken China Fund。

  作为亚洲硅业、亚硅BVI最初的实际控制人,张宇鑫和廖晖主要从事金融和投资行业,且与尚德电力关系密切。2005年当年,张宇鑫和廖晖被尚德电力聘为财务顾问,并参与投资尚德电力。

  由于当时光伏上游原料多晶硅受国外技术封锁,长期高度依赖进口,因此亚洲硅业成立之初,便成为了满足尚德电力发展需要的原料“配套”企业。

  问询回复显示,2007年1月,尚德电力便通过子公司与亚硅BVI签署了16年期限(后期限变更为7年)的采购合约,总金额不超过15亿美元。

  基于公司多晶硅供应需要,尚德电力还于2009年1月通过其子公司收购了亚硅BVI的12.5%股权,后于2009年10月股权比例上升为20%。

  随着金融危机发酵,光伏多晶硅价格暴跌,2010年12月,尚德电力退出对亚硅BVI的投资。次年5月,施正荣及其配偶张唯通过境外家族信托受让了亚硅BVI老股东91.33%的股份,成为亚洲硅业的实际控制人。

  历经金融危机和光伏“双反”,2013年以来,光伏企业在相关政策支持下迅速发展壮大。尽管“大金主”无锡尚德破产重整以及尚德电力尚处于破产清算中,亚洲硅业仍在施正荣夫妇及王体虎的带领下日渐壮大。

  近年来,光伏多晶硅行业在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下,一线企业加速产能扩张,部分企业停产或退出多晶硅业务,产业已经高度集中。2021年全球前十的多晶硅企业产能占比达91.1%。亚洲硅业位居全球多晶硅产能规模前十,虽然与通威股份(600438.SH)、大全能源(688303.SH)、新特能源(01799.HK)、协鑫科技(03800.HK)等行业龙头有一定差距,但也一直“榜上有名”。

  2017年~2020年上半年,亚洲硅业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3.55亿元、2.25亿元、1.07亿元和0.64亿元,业绩随多晶硅市场价格变化而有所波动。

  2020年下半年以来,光伏多晶硅紧缺,价格飙涨,目前已经突破300元/kg,相比2020年6月上涨逾400%。可以说,亚洲硅业等光伏多晶硅企业赶上了新一轮发展的黄金周期。同年11月,亚洲硅业欲登陆资本市场大展拳脚,并提交了科创板上市申请。

  然而,亚洲硅业IPO并不顺利,在遭遇上市申请审核“中止”后,于2020年4月底变为“终止”。

  2022年7月31日,业内传出亚洲硅业控股股东拟110亿元出售控股股权的消息。并且,有消息称,隆基绿能、晶澳科技与亚洲硅业正在接触。

  招股书显示,亚硅BVI持有亚洲硅业208728128股,占股本总额的78.58%,为亚洲硅业的控股股东,施正荣夫妇为共同实际控制人。若上述出售控股权的消息属实,未来亚洲硅业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或将发生变更。

  截至记者发稿,施正荣未就上述消息向记者作出回应。不过,王体虎向记者表示,这都是小道消息。与此同时,隆基绿能和晶澳科技均向记者否认了上述说法。

  IPO之路遇阻

  随着出售控股权消息的流出,亚洲硅业登陆资本市场的可能性备受关注。

  2022年4月29日,完成三轮问询回复后,亚洲硅业和保荐人平安证券向上交所提交了关于撤回亚洲硅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文件。根据有关规定,上交所决定终止其公开发行上市审核。

  一位光伏多晶硅市场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亚洲硅业的实际控制人施正荣是外籍,且在无锡尚德和尚德电力破产事情上做法不好。因为他的公司上不了市,现在只能卖了套现。

  至于亚洲硅业IPO终止与无锡尚德和尚德电力破产事宜是否有关,施正荣并未回应。

  记者注意到,在撤回上市申请前,上交所在对亚洲硅业第三轮问询中主要关注了媒体质疑、无锡尚德和尚德电力破产事宜、科创属性、研发能力和能耗污染等问题。

  其中,上交所要求亚洲硅业说明:2006年至2011年期间,亚硅BVI及亚洲硅业是否为施正荣实际控制,是否存在股份代持;亚洲硅业与尚德签署16年期限15亿美元支付合约的合理性及资金流向;亚洲硅业与尚德及关联方的业务和资金往来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关于无锡尚德和尚德电力破产事宜,上交所要求亚洲硅业说明:对于破产事宜,施正荣是否负有个人责任;在破产清算过程中,法院即确认豁免函的合理性及合规性,相关债权人及破产清算人是否对此知情并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施正荣、亚洲硅业是否存在导致控制权可能变更的重大权属纠纷等。

  至于接下来亚洲硅业是否还将IPO上市,王体虎表示“不方便透露”。

  资深投行人士、前保荐代表人王骥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情况下,IPO企业撤回上市申请材料便意味着存在上市困难了。但随后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随时再申请上市。如果企业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需要至少24个月后才能提交上市申请。

  值得关注的是,与亚洲硅业上市直接相关的是一份对赌协议。招股书显示,控股股东、实控人与9名股东在2018年和2019年签订了对赌协议,若亚洲硅业未在2022年12月31日之前实现境内上市,控股股东、实控人需要连带回购投资方持有的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

  另外,亚洲硅业IPO上市遇阻、拓宽融资渠道受挫的同时,新老玩家纷纷携资本入局或融资扩产,多晶硅市场的竞争正变得越发激烈。

  从市场竞争角度看,2020年以来,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协鑫科技、新特能源和东方希望等老玩家纷纷抛出扩产计划。与此同时,新疆晶诺、青海丽豪、宝丰集团、合盛硅业(603260.SH)、信义玻璃(00868.HK)等企业纷纷跨界入局多晶硅领域。

  从融资角度上看,2022年2月和3月,协鑫科技和新特能源均透露拟“A+H”两地上市。若不出意外,头部老玩家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协鑫科技和新特能源将齐聚A股。

  多晶硅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碳中和愿景又加速光伏行业发展,企业在持续的研发、产能扩充等方面需要大量资金。

  2020年11月,亚洲硅业首次发行拟募资15亿元,投资于60000t/a电子级多晶硅一期(30000t/a)项目,以进一步满足N型高效电池用料的需求。

  亚洲硅业在招股书中表示:“近年来,公司业务逐步发展,新项目对资金的需求较为迫切。对比同行业上市公司,公司的资金实力相对不足,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影响了规模和发展速度。”

  中国有色金属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吕锦标统计的一组多晶硅数据显示,到2022年底,通威股份、协鑫科技、新特能源、大全能源和东方希望的产能分别预计为23万吨、30万吨、21.5万吨、12万吨、13万吨,亚洲硅业为9万吨。到2023年,随着头部企业产能继续释放,亚洲硅业预计将与之拉开更大距离。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庆元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