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0 14:47:00
普洱小程序开发 http://weixin.drip.im/zd/area/?province=yunnan&city=puer
>近日,河南省卢氏县一男孩遭几名男子暴力围殴一事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8月6日凌晨,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被打男孩遭几名男子索要财物,因没有给钱被施暴者几小时连续殴打致死,并配有相关图片。
该网友称:看了视频真的很难过,因为被施暴者索要钱财没有给,男孩被打了三四个小时,跪地求饶后还被活活打死。胳膊断成几节、双腿打断、脊椎几处打断、肋骨几乎全断!在此之前施暴者已经勒索男孩一年多,人性之恶表达得淋漓尽致!
网友凌晨发文
此前,还有另外一名网友曾在另一平台发视频,其中截图如下。
此事引发网民广泛关注,就在很多人纷纷要求彻查情况、严惩打人者时,今日中午此事迎来了一个反转。
卢氏县警方在该网友评论区下方发文留言称,该案嫌疑人已于案发当晚全部抓获,案件正在依法快速办理中。该文对案件和受害人伤情的说法与事实严重不符,请广大网民不信谣、不传谣。
这个重磅地雷再次把卢氏县推到风口浪尖,有人质疑既然和事实不符为何不公布情况,也有人提出造谣者消费公众资源,引发社会矛盾,居心不良,需要依法追究责任!
那么,对于该案中施暴者和造谣者该如何处理呢?
一、对于几名施暴者可能有如下几种可能性。
(一)只是一次殴打,并未索要财物。
此时要区分不同伤情给予相应处理:
1.只造成被害人轻微伤的
(1)民事上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等损失。
(2)行政上,无故殴打他人的,有两种处理,若认定为殴打他人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3条,可处5-10日拘留和200-500元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若认定为寻衅滋事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6条,可以处5-10日拘留和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可以处10-15日拘留和1000元以下罚款。
同一行为同时符合两个规定的,可以选择其中较重的那个给予处罚,因此最高可以处15日拘留和1000元罚款。
并且如果施暴者未满14周岁的,不予处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刑事上,随意殴打他人,若是殴打时持凶器、殴打未成年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
在公共场所殴打他人,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可以构成寻衅滋事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造成被害人轻伤的
民事上仍然需要给予相应赔偿,刑事上可以同时构成故意伤害罪和寻衅滋事罪,故意伤害罪致人轻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寻衅滋事罪致人轻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因此若被打男孩只有轻伤的,几名施暴者最高可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
3.造成被害人重伤的
民事上需要给予相应赔偿,若是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
刑事上,此时仍然同时构成故意伤害罪和寻衅滋事罪,但因为普通寻衅滋事罪最高刑为5年,因此应以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处3-10年有期徒刑。若是认定为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4.造成被害人死亡的
民事上需要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等,刑事上可以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若是殴打时完全不避开要害部位的,甚至可以故意杀人罪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一年内多次殴打,但并未索要财物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多次随意殴打他人的,属于情节恶劣,可以构成寻衅滋事罪,在未造成伤害的情况下,最高可处5年有期徒刑。
(三)一年内多次勒索男孩,此次继续索要未果便殴打。
这种情况有三种观点:
认为符合敲诈勒索罪中“多次敲诈勒索(2年内3次以上)”的构成要件,即使索要财物未达到数额较大(2000-5000元以上)标准,也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认为此次殴打男孩索要财物,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若是取得财物或者造成轻伤的,属于抢劫罪既遂,处3-10年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属于抢劫罪的加重情节,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即使此没有取得财物,也未造成轻伤以上后果的,也属于抢劫罪未遂,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认为此前多次敲诈勒索构成敲诈勒索罪,此次强行索取财物构成抢劫罪,应当数罪并罚。
二、对于传播谣言者,有如下几种处理。
若该发布者并不清楚实际情况,只是看见他人信息并转发,此时不会构成犯罪,但需要及时予以删除,澄清事实并消除影响。若该发布者为博取流量或者出于其他目的,明知是谣言而传播,或者是他自己编造并传播的,可以认定为传播谣言扰乱公共秩序,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最高可处10日拘留和500元罚款。也可以认定为寻衅滋事行为,最高可处15日拘留和1000元罚款。在信息网络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若被认定为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可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故意伤害他人、随意殴打他人固然可恶,随意编造事实、网络传播谣言同样违法,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事件总有意外反转,在事情最终尘埃落定前,就先让子弹飞一会吧!
你对本案有什么看法?
自古评论出人才,如果你觉得本文好的话,欢迎转发、点赞、评论、关注,我们一起追踪社会热点,学习法律知识,体味冷暖人生。
原创不易,感谢支持,侵权必究!